一、 深耕需求,创新驱动:精准滴灌解农忧
面对“三农”金融需求“短、小、频、急”的固有特征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新态势,我行摒弃“等客上门”旧思维,主动下沉,以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打通金融活水流向田间地头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兴福钱包”产品矩阵迭代升级:在传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基础上,深度调研本地稻米、水产、特色果蔬等主导产业链条,针对性推出“种养殖贷”、“蔬果贷”等系列专属产品。如“种养殖贷”突破抵押物限制,创新引入“粮食预期收益权质押+核心企业担保”模式,有效解决了种粮大户、合作社在土地流转、农机购置、仓储建设中的大额资金瓶颈,单户最高授信额度提升至30万元,利率较同类产品优惠10%以上。
“富民强村”专项信贷计划:成立淮安地区兴福村镇银行工作领导小组,制定专项考核办法,单列年度信贷规模,优先保障涉农、尤其是与村集体经济壮大、农民本地就业增收紧密相关的项目。简化流程,对纳入乡镇“富民强村”项目库的优质主体,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实行“T+3”限时审批办结制。
普惠金融+数字赋能”双轮驱动:大力推广小程序手机银行“兴福码上贷”,实现小额贷款全流程线上申请、审批与放款。客户经理配备移动PAD,深入村组开展“地毯式”信息建档与“背靠背”评议,动态更新农户信用档案近万份。依托大数据风控模型,对信用良好的“白名单”农户实现“一次核定、随用随贷、循环使用”,移动上门开卡,真正让“数据多跑路,农民少跑腿”。
二、 聚焦成效,硕果盈枝:金融甘霖结富果
精准的金融滴灌,在淮安大地催生出丰硕的果实,我行的“富民强村”工作正从蓝图一步步变为生动的现实:
1、截至6月末,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达6.83亿元,较年初净增4.27%,增速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,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占比38.36%。
2、产业带动效应凸显:在“种养殖贷”支持下,某水产养殖合作社成功引进高密度循环水养殖设备,不仅提升了产量与品质,更带动周边社员年均增收5万元。 助力农场完成千亩良田规模化、机械化改造,亩均节本增效2万元。
三、 擘画未来,笃行致远:深耕沃土谋新篇
1、产业振兴”再聚焦:紧跟淮安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,进一步将信贷资源向优质粮油、高效园艺、规模畜禽、生态渔业、休闲农业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倾斜。探索“产业链金融”新模式,围绕核心企业,为其上下游合作社、农户、经销商提供“种植/养殖贷”、“订单贷”、“仓单贷”等一揽子供应链融资方案,贯通产业血脉。
2、“整村授信”再深化:全面推进“整村授信、户户建档”工程升级版。在现有信息基础上,联合地方政府、村两委,引入更多维度的乡村治理、道德评议等信息,完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。
3、“服务渠道”再优化:加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智能化升级力度,叠加社保缴费、民生代缴、物流中转等综合服务功能,打造“家门口的金融便利店”。强化客户经理“三农”金融专业能力培训,打造一支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的铁军队伍。
4、科技赋能”再提速:深化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在涉农信贷中的应用,优化风控模型,提升对“软信息”(如人品、口碑、经营能力)的量化评估能力。开发线上“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”,集成政策咨询、产品推介、融资申请、产销对接等功能。
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、系统性工程,金融支持需持续发力、久久为功。清河村行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、更实的举措、更优的服务,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,助力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宏伟目标早日实现。